湛江白切鸡老字号(湛江口衣记鸡饭店)

日期:2024-05-12 03:47:39 作者:

湛江白切鸡老字号(湛江口衣记鸡饭店)

湛江八大怪

湛江第一怪,一座城市分两块。这个大家应该比较清楚,湛江以前就是霞山、赤坎两个老城区,法国殖民统治湛江47年,当中二年半被日军占领,湛江的城建一直都是一个城市分两块的模式。霞山赤坎靠12公里西赤路(后改造为椹川大道)连结,公路两旁是农村田野,很少民房建筑,就像一根长扁担,两头挑着霞山和赤坎。

湛江第二怪,郊委在市内,地委在郊外。湛江地委是旧时的行政管理部门,管辖的地域很大,包括现在的茂名和阳江。地委办公室设在赤坎北桥196医院旁边,比较偏僻,当时的北桥是郊野。湛江市当时分为赤坎区、霞山区和郊区。郊区包括了麻章区、坡头区、东海岛及霞山海头公社。湛江市郊区党委的办公地点则设在霞山市区中心地带。

湛江第三怪,牛车要比汽车快。1913年法人把南桥河的临时木桥改建为混合结构的永久桥,并将霞山至赤坎的牛车路扩建为南路最早的一条公路,旧称西赤路。由于道路是牛车路改车,自然宽不到哪去,加上当时的牛车仍然是主要交通工具,只能与汽车混行。牛车慢悠悠地走在汽车前面,任你喇叭声震天,也不让你汽车先过,汽车无奈慢过牛车!

湛江第四怪,牛车后面带粪袋。结合上一怪就很容易理解了,公路允许牛车走,牛拉屎怎么办?谁来清理?所以只能在牛车把上装上粪袋,随拉随接。这个措施不错,比现在那些让宠物狗随地便溺的市民有公德。

湛江第五怪,人打赤脚牛穿鞋。牛车是当时重要的交通工具,牛是农民重要的生产工具。在那个年代,说牛比人金贵一点都不夸张!所以,怕牛把蹄子磨破,就用车轮胶割制包牛蹄的鞋。赶车的人却常常打着赤脚。那时物资贫乏人也穷,没有塑料拖鞋没有人字拖,只有木履穿,穿起来还不舒服。再说既然人不走路,还穿鞋干嘛,浪费!

湛江第六怪,牛车上面谈恋爱。又说到牛了,可见牛在当时多重要!由于牛车慢悠悠的,人坐在上面聊天,可随着老牛到处走,消磨很长的时间,就像谈恋爱的人一样有说不完的话……实际上是没办法,那时没手机,赶牛的人大多没文化不开书,不吹水难道睡觉吗?

湛江第七怪,生猛海鲜估堆卖。别看现在海鲜金贵,穷的时候不值钱。海鲜主要是蛋白质,如果不配合碳水化合物和脂肪,直接吃太多海鲜会消化不良,甚至发生蛋白质中毒。而且虾蟹壳多,吃起来麻烦,不适合充饥,大多数拿来喂猪。白米饭和肥猪肉那时才是最重要的,是生存的必需品。所以捕捞上来的海鲜都是论堆卖,而且价格很低。

湛江第八怪,鸡狗白斩人人爱。湛江白斩鸡,湛江白斩狗,名震天下!注意,要用“斩”字而不用“切”字,专用的砍刀虎虎生威,几下子,一碟好肉就出来了。夹上一块带着原味香气的鸡肉块或狗肉块,蘸着特制的调料,鲜香四溢,好吃得快把自己的舌头也吞下去了。

湛江白切鸡好吃还是化州白切鸡好吃的

化州白切鸡好吃,这是一道粤菜菜系,以其油香,多汁,皮脆,柔嫩,质朴著名,入口香甜且油而不腻,又名另外一个名称为“化州香油鸡”。

湛江有什么特产啊

1.安铺簸箕炊:安铺簸箕炊,吃起来入口细腻富有弹性,软滑而不黏牙,再加上秘制的酱料,香浓而又不腻,那种味道绝对令人难以忘怀。还可放在锅了小火煎到金黄色,再配调料和撒上芝麻。

2.安铺白斩鸡:白斩鸡做法是水开时需开盖浇淋鸡体致刚熟,出锅再用香菜铺在上面,广东称“无鸡不成宴”,主要便指白斩鸡。原汁原味,土鸡做的白斩鸡,蘸酱油葱花沙姜更加好味。

3.遂溪杨柑豆坡墟木叶搭:正宗木叶搭为上下两片树菠萝叶包夹住一个小的带馅的糯米薄团。主要分甜和咸两种口味,尤以甜味最受欢迎。皮薄陷靓,食过番寻味!附近村民过年过节都会手工炮制送给亲戚朋友。豆坡墟一般早上就卖完了。

声明: 本文由华垠鸿业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1
 相关文章